查看原文
其他

古今和歌集:物名歌

藤原敏行

落花如雨霰

润湿了莺儿喉咽

鸣声愈婉转

[原文]

心から花のしづくにそほちつつ憂くひずとのみ鳥の鳴くらむ

 

 

 

子规

藤原敏行

枝头闻子规

声声似诉何不归

啼声惹人悲

[原文]

来べきほど時すぎぬれや待ちわびて鳴くなる声の人をとよむる

 

 

 

空蝉

在原滋春

海波频拍岸

水珠还似玉珠乱

欲藏袖中却消散

[原文]

波のうつ瀬見れば玉ぞ乱れける拾はば袖にはかなからむや

 

 

 

和答

壬生忠岑

玉珠易消散

容我珍藏怀袖间

且作细细观

[原文]

袂よりはなれて玉を包まめやこれなむそれと移せ見むかし

 

 

 

佚名

花谢易心伤

幸得梅花幽幽香

惹人追忆长

[原文]

あな憂目につねなるべくも見えぬかな恋しかるべき香はにほひつつ

 

 

 

桦樱

纪贯之

一阵轻风过

水中桦樱影婆娑

摇摇漾玉波

[原文]

かづけども波のなかにはさぐられで風吹くごとに浮き沈む玉

 

 

 

李花

纪贯之

李树梢头花事了

黄莺亦知春将老

啼声多寂寥

[原文]

いま幾日春しなければうぐひすもものはながめて思ふべらなり

 

 

 

杏花

清原深养父

杏花影里才逢君

便恐花散人离分

相逢愁亦深

[原文]

逢ふからもものはなほこそ悲しけれ別れむことをかねて思へば

 

 

 

小野滋荫

孤云出山岫

飘浮不定无所守

恰似人间愁

[原文]

あしひきの山たちはなれゆく雲の宿りさだめぬ世にこそありけれ

 

 

黄心树

纪友则

吉野瀑布深

白水溅玉玉又沉

如何不销魂

[原文]

みよしのの吉野の滝に浮びいづる泡をか玉の消ゆと見つらむ

 

 

 

山柿树

佚名

促织傍树吟

一夜夜寒风凄紧

一声声唱老秋心

[原文]

秋は来ぬ今やまがきのきりぎりす夜な夜な鳴かむ風の寒さに

 

 

 

葵桂

佚名

可怜桂与葵

一年一度一相会

何必生怨怼

[原文]

かくばかり逢ふ日のまれになる人をいかがつらしと思はざるべき

 

 

 

众目之下难相亲

遥遥一见又离分

莫怪我心狠

[原文]

人目ゆゑのちに逢ふ日のはるけくはわがつらきにや思ひなされむ

 

 

 

苦丹

僧正遍昭

苦丹花凋落

恹恹化泥污

蝴蝶闻香仍追逐

[原文]

散りぬればのちはあくたになる花を思ひ知らずも迷ふてふかな

 

 

 

蔷薇

纪贯之

今朝见蔷薇

婀娜多姿艳且美

初见已心醉

[原文]

我は今朝うひにぞ見つる花の色をあだなる物といふべかりけり

 

 

 

女郎花

纪友则

女郎花间蛛吐丝

牵花绊叶殷勤织

露玉坠花枝

[原文]

白露を玉にぬくとやささがにの花にも葉にも糸をみなへし

 

 

 

朝露踏脚下

遍野寻芳过山峡

为见女郎花

[原文]

朝露をわけそほちつつ花見むと今ぞ野山をみなへしりぬる

 

 

 

朱雀院女郎花会时,以“女郎花”假名顺次嵌于每句句首作歌

纪贯之

花开漫山头

鹿过山间鸣呦呦

不闻鹿鸣不知秋

[原文]

小倉山峰たちならし鳴く鹿の経にけむ秋を知る人ぞなき

 

 

桔梗花

纪友则

野边开桔梗

草叶坠露珠光冷

秋色忽如倾

[原文]

秋ちかう野はなりにけり白露の置ける草葉も色かはりゆく

 

 

 

紫菀

佚名

寻芳归故里

紫菀花谢香散去

残红落满地

[原文]

ふりはへていざ故里の花見むと来しをにほひぞ移ろひにける

 

 

 

龙胆花

纪友则

打飞庭前鸟

龙胆花上莫落脚

野外岂不好

[原文]

わが屋戸の花踏みちらす鳥打たむ野はなければやここにしも来る

 

 

 

尾花

佚名

世间有为法

荣枯盛衰都一刹

如同此尾花

[原文]

ありと見て頼むぞかたきうつせみの世をばなしとや思ひなしてむ

 

 

 

牵牛花

矢田部名实

牵牛花开何纤纤

宛然容光艳

原是白露染

[原文]

うちつけに濃しとや花の色を見む置く白露の染むるばかりを

 

 

 

二条后于春宫御所插木花于蓍上时所咏

文屋康秀

老蓍发花枝

我身如蓍老将至

愿有结果时

[原文]

花の木にあらざらめども咲きにけりふりにし木の実なる時もがな

 

 

 

忍草

纪利贞

山高劲风吹

忍草甫开遭风摧

花瓣随风坠

[原文]

山高みつねに嵐の吹く里はにほひもあへず花ぞ散りける

 

 

 

花菅

平笃行

花菅漫云峰

杜鹃穿云杳无踪

只闻啼鸣声

[原文]

郭公峰の雲にやまじりにしありとは聞けど見るよしもなき

 

 

 

佚名

萩花瑟瑟寒蝉悲

但见枝间遗壳蜕

不知魂何归

[原文]

空蝉の蛻は木ごとにとどむれど魂のゆくへを見ぬぞ悲しき

 

 

 

川菜草

清原深养父

川菜草依依

离多相见稀

梦中怎慰思卿意

[原文]

うばたまの夢になにかはなぐさまむうつつにだにも飽かぬ心を

 

 

 

女萝

高向利春

漫漫女萝烟

花开只得一时艳

几经风露几经寒

[原文]

花の色はただひとさかり濃けれどもかへすがへすぞ露は染めける

 

 

 

苦竹

在原滋春

霜露伴此生

苦命如露竹中空

凄凄草虫鸣

[原文]

命とて露を頼むにかたければものわびしらに鳴く野辺の虫

 

 

 

川竹

景式王

夜深月西移

山风如解意

吹回明月凭竹倚

[原文]

さ夜ふけてなかばたけゆく久方の月吹きかへせ秋の山風

 

 

 

真静法师

烟火燃起蕨芽萌

蕨萌非由烟火盛

谁付“藁火”名?

[原文]

煙たちもゆとも見えぬ草の葉を誰かわらびと名づけそめけむ

 

 

 

竹 松 枇杷 芭蕉叶

纪乳母

切切待君归

不觉时日去如飞

君解此心扉?

[原文]

いささめに時待まにぞ日は経ぬる心ばせをば人に見えつつ

 

 

 

梨 枣 胡桃

兵卫

自知世事艰

无奈此身弃舍难

日日空悲叹

[原文]

あぢきなし嘆きなつめそ憂きことにあひくる身をば捨てぬものから

 

 

 

立春之日于唐琴咏

安倍清行

海波拍岸春日来

涛声今日始为改

唐琴奏天籁

[原文]

波の音の今朝からことに聞ゆるは春のしらべやあらたまるらむ

 

 

 

伊加贺崎

兼览王

舟楫划水波

激起水花一朵朵

浑似春花落

[原文]

楫にあたる波のしづくを春なればいかがさきちる花と見ざらむ

 

 

 

唐崎

阿保经览

斯人已去远

音波淼淼笼云烟

不得见行船

[原文]

かの方にいつからさきに渡りけむ波路はあとも残らざりけり

 

 

 

伊势

风起波澎湃

飞花朵朵水上开

好风送春来

[原文]

波の花沖から咲きて散りくめり水の春とは風やなるらむ

 

 

 

纸屋川

纪贯之

年岁易蹉跎

昔日青丝今成雪

疑有白雪镜中落

[原文]

うばたまのわが黒髪やかはるらむ鏡の影に降れる白雪

 

 

 

淀川

纪贯之

闲居山野间

白云恋恋不肯散

似解人愁怨

[原文]

あしひきの山辺にをれば白雲のいかにせよとか晴るる時なき

 

 

 

交野

壬生忠岑

夏日草油油

草下溪水何处流

谁解我心忧

[原文]

夏草のうへは繁れる沼水のゆく方のなきわが心かな

 

 

 

桂宫

源忠

每到秋来秋实结

月桂却无果

月光作花絮絮落

[原文]

秋くれば月の桂の実やはなる光を花と散らすばかりを

 

 

 

百和香

佚名

花开未看厌

冷风无情吹花散

幽恨一年年

[原文]

花ごとに飽かず散らしし風なればいくそばくわが憂しとかは思ふ

 

 

 

墨流

在原滋春

春日霞漫漫

秋雁思归绕霞间

无奈路难辨

[原文]

春霞なかし通ひ路なかりせば秋くる雁は帰らざらまし

 

 

 

炭火熊熊

都良香

汩汩奔流急

流向何处难寻觅

泪河不见底

[原文]

流れいづる方だに見えぬ涙川沖ひむときや底は知られむ

 

 

 

大江千里

种谷时节迟

苗而不秀或有之

秀亦难得实

[原文]

のちまきのおくれて生ふる苗なれどあだにはならぬたのみとぞ聞く

 

 

 

应约以“は”起首,以“る”作结,以“长雨”假名嵌入歌中而作

僧正圣宝

花开看不足

分枝拂叶入花路

花落心恍惚

[原文]

花のなか目に飽くやとてわけゆけば心ぞともに散りぬべらなる

王 向 远 郭 尔 雅 译




弗·弗·马 雅 可 夫 斯 基


弗·弗·马雅可夫斯基(1893—1930)是20世纪俄罗斯诗歌史上最有成就、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他的一生都与20世纪初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密切相关,他拓展了诗歌的主题,革新了诗歌的形象、语言和韵律,为俄罗斯诗歌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生平创作道路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马雅可夫斯基(Владими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Маяковский,1893年7月19日出生,1930年4月14日自杀于莫斯科)出生于一个低级林务官的家庭。他很早便开始接触革命运动。1905年革命的浪潮给他留下深刻印象。1906年父亲去世后,一家人迁往莫斯科,他从在他家租房的进步学生那里进一步接受革命影响,阅读了许多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并且在1908年加入俄罗斯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在1908—1910年间曾3次被捕,皆因“年幼”和“证据不足”而获释。在第三次坐牢期间,他阅读了许多文学作品,包括同时期已经颇具影响力的象征派作家的作品。获释后他的思想发生很大变化,认为党的工作和“社会主义艺术”之间存在对立,他脱离了党的组织,开始从事“社会主义艺术”。
1911年,他进入莫斯科绘画雕塑建筑学校,在那里结识了“俄罗斯未来主义之父”Д. 布尔柳克,在其影响下开始诗歌创作。1912年他和布尔柳克、克鲁乔内赫、赫列勃尼科夫一起发表了立体未来主义的第一部宣言《给社会趣味一记耳光》。在这本文集里,登载了马雅可夫斯基的最初两篇诗作《夜》和《晨》。随后,马雅可夫斯基参加了未来主义者们在各种场合举行过的许多惊世骇俗的活动,因此而被学校开除,但这恰恰促使他把自己的命运与诗歌紧密联系起来。
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创作从一开始便明显表现出其强烈的城市情结和反叛意识。这些因素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诗人的童年,他在《我自己》(1922,1928)一作中记录了他第一次见到电灯给他带来的强烈印象:“看过了电灯光之后,我对大自然就完全失去了兴趣。那是没有改进过的东西。”  在他入学考试时,由于他未能说出“око”一词的古斯拉夫语义,因而对“一切古代的东西,一切教会的东西,以及一切斯拉夫的东西,一下子全都痛恨起来”  。因此,他最初的作品中所描绘的光怪陆离的都市景象,绝非是繁荣、和谐、美好的理想家园,相反充满了诗人对物欲横流、人性扭曲的愤慨。在未来派中间,他最突出地把诗体的大胆改革与思想中的反叛意识结合在一起,这个“无价词语的浪费挥霍者”唾弃那些脑满肠肥的男男女女(《拿去吧!》,1913),宁愿和“神经质”的小提琴一起对抗麻木而喧嚣的大鼓和乐队(《小提琴也有些神经质地》,1914)。
1914年,马雅可夫斯基等人漫游俄罗斯,在敖德萨他曾经有一段不成功的爱情经历。这段刻骨铭心的恋情催生了诗人第一部杰作长诗《穿裤子的云》(1915)。这部长诗和他的第二部长诗《脊柱横笛》(1915)都是献给莉·勃里克(1891—1978)的,两人的情感经历在诗人的生活和创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此后,他曾与杂志《新讽刺》合作,创作过一些锋芒尖锐的讽刺作品,如《法官赞》(1915)、《学者赞》(1915)。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了诗人心灵以剧烈的震撼。他曾一度报名想去当志愿兵,但是很快诗人就产生出强烈的反战情绪,他为那些成为战争牺牲品的人感到痛苦。他的长诗《战争与世界》(1915—1916)和《人》(1916—1917)在对罪孽深重的社会给予否定和揭露的同时,呼唤着新的、“自由的”人的诞生。
马雅可夫斯基满怀欣喜地迎接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他把十月革命称作是“我的革命”,并且“到斯莫尔尼宫去。工作。做了该做的一切”  。他的短诗:“你吃吃凤梨,嚼嚼松鸡,/你的末日到了,资产阶级。”(余振译)成为攻打冬宫的水兵们喜爱的歌曲。他以高度的热情投身到新生政权的文化建设之中。在《给艺术大军的命令》(1918)中呼吁:“街路——我们的画笔。/广场——我们的调色板。/……到街头去,未来主义者们,/鼓手和诗人!”(丘琴译)他和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把政治信念和未来主义尝试结合起来,先是组成“共产主义的未来主义”(简称“康夫”),后来又组成“列夫”(“左翼艺术阵线”的简称)。他本人也与俄罗斯电讯社(简称“罗斯塔”)合作,创作各种宣传诗,同时也形成新的诗歌观念,即诗人是劳动者,诗歌应该与生活融为一体,成为推动革命实践的宣传口号。
他的《向左进行曲》(1918)创作于新生的共和国与协约国对抗的历史背景之下,“公社决不能被征服”成为诗歌的核心思想内容。这首诗是为水兵写的,全诗气势磅礴,热情激昂,铿锵有力,富有号召力。反复强化的“发口令”似的呼喊,配合队列行进的节奏,表现出“千百万人”克服种种险阻,推动历史进程,奔向光明未来的信心和勇气。在诗的末尾处,诗人写道:“无产阶级的手指/掐紧/世界的喉咙!/挺起英勇的胸脯前进!/看无数旗帜满天飞舞!/谁在那里向右转?/向左!/向左!/向左!”(丘琴译)
1920年,马雅可夫斯基创作了长诗《一亿五千万》(《150000000》),这部被称作“英雄叙事诗”的作品充满大胆的夸张和奇异的想象。在作者笔下,一亿五千万俄罗斯人民化作勇士伊万,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向以美国总统威尔逊所代表的资本主义世界进军,进行“最后的斗争”。靠金钱和奴役建立的庞然大物,无论怎样标榜先进、开明、富有,在强大的饥饿大军面前都显得无力抵抗。作品的最后,在过去的撒哈拉沙漠、而今的绿色广场上,人们一起举行十月革命的百周年纪念,欢庆胜利,缅怀先烈。和作者创作的《宗教滑稽剧》一样,长诗试图反映的是当时普遍存在的世界革命的思想情绪。作者运用大量刺眼的数字来构筑自己的语言意象,风格豪放,词句铿锵,充满高昂的浪漫激情。但是这种过度的夸张与想象,也引起许多非议,特别是曾经受到列宁的严厉批评。
与“罗斯塔”的合作,使诗人的语言和诗风有了相当明显的改变,他早期的对形式和音响、对语言和形象闹剧效应的过度追求逐渐减弱,文体与主题的结合越来越趋于协调。在保持高昂的革命理想的同时,马雅可夫斯基的讽刺和批判才能也得到多方面体现。
1924年,马雅可夫斯基创作了长诗《列宁》,这部长诗为悼念列宁逝世而作。长诗核心部分是对列宁一生革命实践和建树业绩的回顾和赞颂,诗人努力将这位革命领袖塑造成为顺乎历史潮流应运而生的新型群众领袖,列宁伟大而又平凡,他的思想和历史活动都与党、阶级、民众的事业密不可分。长诗《好!》(1927)是诗人为纪念十月革命10周年而创作的。他在《我自己》中谈到这首诗时说:“我觉得《好!》是一篇纲领性的东西,正如《穿裤子的云》在当时一样。限制抽象的做诗法(夸张、虚饰而自负的形象),创造处理新闻和鼓动材料的方法。”  全诗以叙事为主,在作品的前一部分诗人记录了十月革命的斗争岁月,紧接着回顾了共和国的艰难成长过程,诗的末尾是对共和国今天景象的赞美和对光明未来的憧憬,他赞颂共和国是“劳动与战斗中的人类的春天”,并且为能在这片“青春的土地”上生活和劳动感到幸福和骄傲。
马雅可夫斯基一贯努力捕捉历史脉搏,即使是在爱情这种个性事件中也要寻找普遍的生活进程,如献给莉·勃里克的抒情长诗《我爱》(1922)和《关于这个》(1923),同时这种对普遍生活进程的掌握,又总是带有个性特征,突出自我的感受,如《致奈特同志——船和人》(1926),等等。他在许多诗歌作品中,都经常强调“我的”,这个“我”有时具有相当普遍的代表性,而有时则带有强烈的自我个性。他对诗歌的理解也是如此,在《和财务检查员谈诗》(1926)中,要求尊重诗歌劳动的特殊性:

 

诗——
就像开采镭矿。
采得一克镭
需要终年劳动。
你想把
一个字安排妥当,
就需要语言的矿石
几千吨。

《纪念日的诗》(1924)对普希金在当代的诗人使命做了独特的阐释,而在《致谢尔盖·叶赛宁》(1924)中,尽管他不认同叶赛宁的悲观绝望,认为把生活弄好比死更难,但是他肯定诗人的创作天才,抨击那些无端诽谤和拙劣吹捧诗人的人,认为叶赛宁的去世使“人民,……丧失了/一个响亮的/高歌豪饮的帮手”。
马雅可夫斯基在20年代创作了许多讽刺作品,对苏维埃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中许多弊端和恶习予以揭露,但与革命前对“脑满肠肥”者的讽刺有了很大不同。他的《开会迷》(1922)辛辣嘲讽了文牍主义的官僚作风,曾受到列宁的好评。《败类》(1920—1921)一诗指出市侩习气由来已久,对新生活的破坏作用甚于拿枪的敌人。而《胆小鬼》(1928)和《官老爷》(1928)则直接批判了唯唯诺诺、欺上瞒下、仗势欺人等官场恶习。
马雅可夫斯基在20年代曾作为文化代表,出访过欧洲和美洲的许多国家,并写下“巴黎组诗”、“美洲组诗”等主要以批判资本主义世界为主题的作品,如《巴黎》(1923)、《黑与白》(1925),等等。
1930年,马雅可夫斯基曾筹备举办个人创作20周年展览会,并创作长诗《放开喉咙歌唱》(未完成)。他试图以此为自己的创作做出总结,但是长诗只完成了序曲部分。在作品中,诗人认为自己以战士和劳动者的姿态,记录了时代的风云变迁。无论有些人如何反对他,说他不会写诗,指责他的诗粗糙、浮浅,但是他的诗依然像历史的“遗迹”和“化石”一样,留给后人去认识诗人所处的时代。
尽管马雅可夫斯基努力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跟随时代的步伐,但是在20年代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他的思想艺术主张和艺术实践都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指责和冲击,尤其是他与“岗位派”和“拉普”某些代表人物之间的斗争,使他的处境更为复杂和微妙,加上个人感情方面等种种原因,促成他悲剧的死亡。他于1930年4月14日在自己的住所开枪自杀。
长诗《穿裤子的云》
长诗《穿裤子的云》是马雅可夫斯基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作品最初曾打算以《第十三个使徒》为题,但是当时出版审查时未能通过,并且被删去了六页的内容。检察官不仅怀疑这样的题目有何出处,而且质问诗人怎能够把抒情诗和那么粗野的用语连在一起。对此诗人回答说:“那好吧,如果你们愿意,我就做个疯子吧,如果你们愿意,我就做个最温柔的人,不是男人,而是穿裤子的云。”  长诗的名称由此而来。在1918年作品再版时,作者加入了被删节的内容,恢复了作品原貌。
在第二版前言中,诗人认为这个作品“是当代艺术的基本思想”,“‘打倒你们的爱情’、‘打倒你们的艺术’、‘打倒你们的制度’、‘打倒你们的宗教’——这就是四部乐章的四个口号”  。可以说,这四个口号代表了作者创作思想的核心,但是却不是长诗四个部分各自独立的主题,而是贯穿于整个作品的各个艺术环节。
作品的叙事基础是诗人当年在敖德萨的一次不成功的爱情经历。作品的主人公是22岁、“奇伟英俊”的诗人,他在痛苦煎熬中期待恋人玛利亚的到来。当“十一点倒下了,/就像死囚的头颅从断头台上滚下”,终于盼来的恋人却意外地告诉诗人:“我要出嫁了。”在金钱和爱情之间,她选择了前者,于是她成为了“非让人偷走不成”而“已经让人偷走了”的蒙娜丽莎。诗人内心中的“我”仿佛已无法被身躯容纳,快要挣脱出来。这挣脱不出来的内心,变作如火的词语,化为要持续几百年的“最后的喊声”。这吼声便是要给“人们所创造的一切/打上两个字:‘虚无’”。诗人强烈地否认那些虚假爱情的胡言乱语能代替赤裸裸的生活真实,在物欲横流的都市里,只有两个字“越来越胖”——“流氓”和“红菜汤”。它们不能用来歌唱美丽的姑娘、爱情和带着露珠的鲜花,但是诗人觉得,皮靴里的尖钉比“歌德的幻境”更可怕,“生活的一粒最细小的微尘/比我将来和过去所做的一切还要贵重”,“麻风病院似的城市中的劳改犯”比威尼斯的蓝天更洁净,“血管和筋肉——比祈祷更可信赖”。在诗人眼中,“一九一六年/戴着革命的荆冠正在行进”,诗人就是它的先驱者,他愿意把“血淋淋的灵魂”交给人们,作为旗帜。诗人鄙视在这个动荡的时代那些“谢维里亚宁”之流的“诗人”,他们沉浸在温柔乡里,流着“几世纪流不完的泪”。而在此时,“饥饿的人们”正拿起“石头、炸弹和刀子”前进,要“把所有的礼拜一和礼拜二/用鲜血都染成红色的节日!”天空中颤抖着《马赛曲》一样鲜红的晚霞。当吞噬一切的夜晚来临,诗人借酒浇愁,他无法指望世人的关怀和拯救,渴望灵魂的解脱。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两个玛利亚的身影,相比之下,生活中的玛利亚远比圣像中的更让诗人向往。他用温柔的词语像基督徒祈祷上帝赐予“日常的饮食“一样祈求爱情:

 

玛利亚,挨近些!
不管在赤裸的无畏中,
还是在恐惧的战栗里,
但是请把你含苞待放的美妙的朱唇给我:
我同我的心一次也没有活到过五月,
在我经历过的生活中
只有第一百个四月。
 
诗人渴望的不是虚幻的情感寄托,而是实实在在的肉体,他珍惜它就像残废的伤兵珍惜“自己唯一的那条腿”一样。他逼问“万能的上帝”为何不愿意满足这样真诚的愿望,并且因鄙视他只不过是“无能又渺小”的“小偶像”而准备把刀相向,要让“屠杀”再次染红天空。诗人大声呼喊:“喂,你!/天!/脱帽!/我来了!”然而回答诗人的是一切寂静。“宇宙入睡了,/把它那爬满壁虱似的星星的大耳朵/搭伏上它的脚爪。”
《穿裤子的云》是一首爱情诗,但是作品的核心却不落足于纯属个人隐私的情感世界。他把个人爱情置身于整个时代社会和人类精神世界中,对真正爱情的强烈渴求伴随着对现实社会的无情批判,这种批判有时甚至达到“虚无主义”否定一切的程度,这也是诗人当时心态的真实写照,类似的主题和形象在他同时期的抒情诗以及戏剧中都有反映,但是其表现深度和强度都不如这首长诗。
在艺术形式上,这部作品具有鲜明的创作个性。诗人的每个章节长短不一,以情绪表达为结构基础。他采用的是以往罕见的重音诗律,诗行的构成以重音音节数量为核心,突出了语调重心所在,大量呼语或类似表达的使用,使作品具有强烈的宣言或者论辩的调子,而大胆的音韵更加强了作品的音响效果,有振聋发聩的气势。在语言表达上,长诗更是独树一帜。诗人把古词和俗语杂列,让优雅与粗野并存,大胆的夸张和想象、奇异的比拟和隐喻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尽管有时让人感到过于乖张、不协调,但这正是诗人所刻意追求的一种创作风格,对于传统抒情诗过于严谨和和谐所带来的“审美疲劳”和“意象乏味”是一个重大冲击和挑战。
马雅可夫斯基是20世纪初俄罗斯诗歌史上一位最具创新精神的诗人。他一生都在致力于紧跟时代步伐,努力寻找新的主题和表现方式。他在词语使用、形象塑造等方面的过人勇气和创新精神,体现出诗人非凡的艺术创作天才。在他富有成效的创作影响下,重音诗突破了传统音节重音诗一统天下的格局,为诗歌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而他后期的“阶梯诗”,虽然时常是标准音节重音格律,但是通过不规则的分行,突出了诗句的语气重心和情绪变化,使诗歌从视觉上就能感受到内在节奏和情绪的起伏,这无疑是一种创新,并且为日后的许多诗人所效仿。




推荐阅读:

伊凡林·史考德《构图》

亨褒特·吴尔甫诗2首

D.H.劳伦斯诗2首

劳尔夫·霍琪森诗2首

卡尔·桑德堡诗7首

里尔克诗11首

莎士比亚商籁体十四行诗集

里尔克诗9首

里尔克诗13首

里尔克《给一位朋友的安魂曲》

迈克尔·朗礼诗15首

里尔克诗5首

里尔克诗7首

庞德诗5首

里尔克《献给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

里尔克诗5首

里尔克《黑猫》

里尔克《西班牙舞女》

里尔克《死亡的经验》

里尔克《一个妇女的命运》

里尔克《啊,诗人,你说,你做什么》

里尔克《被弃于心之山》

里尔克《总是一再地》

里尔克《万有引力定律有多大威力》

里尔克《严重的时刻》

里尔克《俄耳甫斯·欧律狄刻·赫耳墨斯》

里尔克《我过的生活》

里尔克《睡前诉说》

里尔克《遮住双眼我也能看见你》

里尔克《我爱我生命中的晦冥时刻》

里尔克《旋转木马》

里尔克《我如此地害怕人言》

里尔克《时光俯下身躯,轻抚我》

里尔克《回忆》

里尔克《从没遇到的你》

里尔克《爱的歌曲》

里尔克《天鹅》

里尔克《瞪羚》

里尔克《音乐》

里尔克《罗马喷泉》

普希金诗15首

华兹华斯诗8首

弗朗西·耶麦诗12首

席勒诗52首

魏尔伦诗10首

安娜·阿赫玛托娃诗32首

万叶集Ⅰ

叶芝12首

爱伦·坡《赠海伦》

朗费罗《黎明》

歌德诗2首

泰戈尔诗2首

圣诗4首

千代尼俳句3首

日本俳句选:冬卷

保罗·策兰诗21首

高银诗13首

博尔赫斯诗11首

勒韦尔迪散文诗19首

史坦纳·布拉奇诗3首

亨利·德·雷尼埃诗4首

雨果诗8首

爱德温·阿灵顿·罗伯逊诗7首

里尔克诗17首

荷尔德林诗16首

莱蒙托夫诗31首

柯尔律治诗11首

古今和歌集:冬歌

博尔赫斯诗33首

叶芝《他想要天上的呢绒》

叶芝《时间的智慧》

叶芝《人与回声》

杰克‧普瑞拉特斯基诗8首

托尼·托斯特《第一件事》

伊瓦什凯维奇诗8首

里尔克诗18首

鲁米诗17首

安德拉德《阳光质》

马林·索雷斯库诗25首

普希金诗21首

W.S.默温诗11首

W.S.默温诗7首

卡罗尔·安·达菲诗5首

卡图卢斯诗3首

威廉·布莱克诗20首

叶芝诗22首

叶芝《走过柳园》

叶芝《失窃的孩子》

叶芝《柯尔庄园的野天鹅》

叶芝《第二次降临》


振衣将往从 凌云忽高飞 挥手若相待 怅望未能归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